2022年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走過百年華誕、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重要一年,黨的二十大即將在十月召開。今年三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五個必由之路”的重大論斷:“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全面從嚴治黨是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為了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深入貫徹“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的重要指導思想,近日,廣東省九三學社科學院第三支社前往云南文山地區開展主題教育和紅色歷史現場學習活動。活動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廣東省九三學社的大力支持。
文山縣位于云南省東南部,當地居民以壯族、苗族、彝族、哈尼族等少數民族為主,境內以卡斯特地貌和濕地為特征。文山縣1950年1月7日全境解放,近年來在廣東和上海的對口幫扶下,逐漸走上了小康生活。社員們參觀了中共滇桂黔邊區工委擴大會議彌勒灣會址,學習和了解了解放前夕,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滇桂黔邊區如何建立紅色革命根據地,解放3省91縣的革命歷史。
圖1 科三支社參觀天星鄉彌勒灣會議故址
文山地區由于交通不發達,平均文化水平不高,解放后的經濟發展一度長期落后。隨著國家多個新農村政策的落地,廣東和上海等地資金和先進發展理念的注入,當地開始因地制宜,將濕地建成了動植物保護區,同時開發特色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帶動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真正地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旅游經濟由濕地保護中心向四周輻射,略微偏遠的天星鄉,舊貌換新顏,村民們離開了過去的干打壘舊屋,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別墅式新居。
近年來,隨著疫情的出現,制藥方對萬壽菊需求量激增,因此地方政府開始鼓勵農民大量種植萬壽菊,并提供上門收購服務。漫山遍野金黃色的萬壽菊,既幫助了農民創收,也因為其可觀賞性,極大地推動了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地方政府還在海拔較高的舍得草場,建起了風電設施,解決當地的供電問題。
兩天半的實地參觀與學習,社員們深深感受到了黨領導下偏遠地區在經濟、生活、理念上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深刻體會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環境保護高瞻遠矚的立意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遠見卓識,更加堅定了社員們“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的信念。
圖2 文山卡斯特濕地和普者黑村
圖3 文山仙人洞村彝族特色村寨與特色經濟(荷花系列產品)
圖4 文山縣天星鄉新(灰色磚瓦)舊(黃色泥磚)民居對照
圖5 舍得草場萬壽菊和風電設施
廣東省九三學社科學院第三支社,簡稱科三支社,成立于1988年5月30日,現有在冊社員59人,其中隸屬于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所的社員有48人,其他社員來自國家海洋局南海調查技術中心、廣東省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預報中心、廣東省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等單位。
附件下載: